● 1988.09-1990.07 清华大学工物系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 硕士
● 1983.09-1988.07 清华大学工物系近代物理电子学 学士
● 2023-至今 危爆物品扫描探测技术国家工程中心 副理事长
● 2024-至今 清华大学特异物质粒子应用联合研究中心 主任
● 2012-2024 清华大学安检技术研究院 院长
● 2010-2024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技术研究所 副所长
● 2004-至今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研究员
● 1998-2004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副教授
● 1992-1998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讲师
● 1995-1997 美国Rush Medical Center 访问学者
● 1990-1992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助教
指导博士生19人(毕业16人、在读3人), 指导硕士生17人(毕业17人)
多年来一直从事核技术应用方面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 作为清华大学特异物质粒子应用联合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围绕安全检测重大国家战略需求,和团队一起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先后研制出具备物质识别功能的高能双能集装箱检查系统、快速集装箱检查系统、整编列车检查系统、世界上第一台 X 液体安全检查系统、CT型行李检查系统、毫米波人体安全检查系统等成果, 这些成果在满足国家社会安全需要的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另外在辐射物理及探测方面,主持了科技部973项目“MRPC探测器的研制与批量制作”, 研制生产的飞行时间探测器为STAR找到最重的反物质——反阿尔法粒子(该结果在“Nature”发表)起了关键作用;从2001年以来开始暗物质探索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了自然基金委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中韩暗物质研究的合作”,并作为项目总协调人参加了中国暗物质研究项目(CDEX),2014年取世界上最灵敏暗物质探测结果,该成果入选2014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此外,作为世界最深的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的管理委员会委员及地下实验室副主任,为实验室的规划、建设及发展做出了贡献。目前作为项目副总指挥及总工程师正在承担国家十三五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项目。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 发明专利200余项。
● 2023年-至今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总裁
● 2009年-至今 中国核学会核技术工业应用分会 副理事长
● 2017年-至今 中国核仪器设备产业创新联盟 副理事长
● 2018年-至今 中国核学会核仪器分会 副理事长
● 2003年-至今 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0) 委员
● 2003年-至今 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用核仪器分技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 2018年-至今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分会 常务理事
● 2022年-至今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编委
● 2000年 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
● 2000年 “车载移动式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2年 “组合移动式集装箱检查系统的检测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重大发明奖
● 2003年 “一种可组合移动的集装箱检测系统”—中国发明专利金奖
● 2003年 “加速器辐射源移动式集装箱检查系统系列的研制及产业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04年 “航空集装货物/车辆安全检查系统”—北京市科技技术二等奖
● 2007年 “大型工业CT系统研制及产业化”—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2008年 “货物快速检查技术及应用”—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2008年 “液体安全检查系统”—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
● 2008年 “一种车载移动式集装箱检查系统”—北京市发明专利奖特等奖
● 2008年 “一种车载机动式射线照相检测系统”—中国专利优秀奖
● 2009年 “放射性物质/特殊核材料监测系统”—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2009年 “一种用射线对液态物品进行安全检查的方法及设备”—十一届中国专利奖金奖
● 2009年 “液体安全检查系统”—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2010年 “大型装备缺陷辐射检测技术”—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 2010年清华大学 先进工作者
● 2018年 “双能CT动植物检疫智能查验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北京市科学进步一等奖
● 2020年 “毫米波人身安检技术研究及应用” 北京市科学进步一等奖
● 2020年 “新疆进出口货物非侵入式查验创新发展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进步一等奖
● 2023年 “面向智慧海关的薄璧能谱CT实时精准无感通关关键技术及应用“北京市科学进步一等奖
● 202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2024年 “一种行李物品CT安检系统及其探测器装置”国家专利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