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学生活动
“追寻先辈足迹,讲述初心故事”主题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6-11-10

2016年11月6日下午,由工物系和社科学院联合开展的“追寻先辈足迹,讲述初心故事”主题活动在新水407报告厅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既是工物系、社科学院“理论1+1”活动的集中学习环节,充分发动了双方院系的党支部、党课小组共同参与学习,同时也是工物系、社科学院和热能工程系的纪念“一二·九”特色活动的一部分,为参加“一二九”歌咏比赛的五字班同学们做好了知识储备。


活动中,先由来自工物系和社科学院的同学们分享了前期开展“一二·九”专题读书与实践活动的收获,后由我校78级校友、原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林炎志做报告,讲述了“一二九”记忆和“一二九”运动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工物系党委书记周明胜老师、校团委书记邴浩老师来到活动现场观摩指导,来自工物系、社科学院、热能系、校团委文体部等单位的辅导员和160余名同学参与了本次活动。


首先,来自社科学院的两位同学介绍了社科五的“一二·九”专题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过程中,社科五全体同学前往北京植物园参观了“一二·九”纪念亭,在追寻先辈的足迹中回忆过往历史,进行了关于长征精神和“一二·九”精神的讨论,还通过教游客唱红歌、你画我猜、知识问答、演出情景剧等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一二·九”历史,感悟先辈的浩然正气,接过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陆晨同学分析了“一二·九”游行的条件和给人的感受。董雪峰同学讲述了当时通俗剧团到乡村演话剧唤起农民救国意识的故事。


接下来,来自工物系的两位同学分享了“一二·九”专题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工物系五字班党支部和各党课小组的同学们精读了《“一二·九”回忆录》一书,对“一二·九”运动的历史经过和现实意义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


汪嘉俊同学详细介绍了“一二·九”运动的来龙去脉。 他指出,“一二·九”运动所指的绝不仅仅是我们所了解的12月9日当天的那一次运动,或者说再加上12月16日的运动,也不足以概括——它是从12月9日开始的一直持续到抗战爆发的一个大规模的学生运动。
苏祉豪同学探讨了“一二·九”运动的意义、今天纪念“一二·九”运动的原因和对纪念活动的方式方法的建议。“没有反思的活动是没有灵魂的,没有改变自己的活动是没有价值的。”他号召同学们不要肤浅地将对“一二·九”运动的纪念看成一次普通的任务打卡或者班级聚会,而是应该在完成活动内容的同时,积极思考“一二·九”精神,在自己身上切实做出改变,特别是党员同学和入党积极分子们更应如此。


然后,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林炎志学长专题报告。


林炎志学长对同学们的前期学习内容与现场展示进行点评后,从他组织修建的位于香山的纪念亭——人字亭引入今天报告的主题,开始讲述运动爆发的国内外的背景和历史经过。


林学长回忆道,日本从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军部势力的上升,法西斯主义成了日本主流思想。1935年,日本侵略者在占领东三省后,向华北地区伸出了爪牙,面对国民党的不作为,清华学子率先走上街头,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当时共产党准备不充分,冲突不强烈。10号,林学长的父亲林枫调到北京,16号,爆发了更大的冲突,意义同样十分重大。


1.jpg

林炎志学长做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中,林学长谈到了“一二·九”运动的意义和三大贡献:一是显示了中华民族抗日决心,形成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向国民党当局施加了舆论压力;二是向共产党输送了干部,“一二·九”运动后,很多青年学生纷纷加入共产党、参加八路军;三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有极大的帮助。毛泽东思想的文化基础部分来自“一二·九”运动后到延安革命救国的学生。 林学长还总结了“一二·九”运动对当今青年学生的三点启示:一是与真理、科学规律的结合;二是与共产党结合。中共是世界上所有政党中最具科学性的政党,有着坚定的远大目标;三是跟工农群众结合。 报告结束后,林炎志学长回答了几位同学的提问,解答了同学们的困惑。


最后,工物系党委书记周明胜老师总结了本次活动,指出在中国国力不断强大的今天,青年学生更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勉励同学们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爱国精神,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 地址: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刘卿楼)
  • 邮编:100084
  • 电话:010-62785727
  • 邮箱:gwbgs@mail.tsinghua.edu.cn
Copyright © 2020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