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交流小型加速器中子源研制建设、科学与工业应用进展,讨论在一些共性科学问题与工程技术发展方面的合作,以及在人才培养、与大型中子源协作配合等方面的问题,经征求建有、在建、拟建小型加速器中子源负责人意见,2019年1月20日,第一次小型加速器中子源研讨会(C-CANS
2019)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C-CANS 2019会议决定筹备C-CANS合作组,分为加速器、中子靶站、应用三个专业方向,并计划每年举行一次学术交流研讨议。2019年11月,中国物理学会中子散射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会议,决定筹备成立若干专业小组,其中小型加速器中子源专业小组由王学武担任协调人。
基于上述计划安排,2020年1月4日至1月5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计量测试部在北京承办了2020年小型加速器中子源研讨会(C-CANS 2020),原子能院刘蕴韬研究员、清华大学王学武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此次会议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原子能院、西安交通大学、中科院高能所东莞中子科学中心、中科院核能安全所、中科院上海应物所、中科院兰州近物所、中物院、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广核等10余家单位共60余人参会。
会议邀请清华大学王学武报告了“国际国内小型加速器中子源发展情况与展望”,中科院高能所东莞中子科学中心梁天骄报告了“中国散裂中子源及D-BNCT进展”。针对加速器、靶站、应用(此次会议聚焦中子照相方向),邀请清华大学关遐令报告了“CANS中的加速器技术”,西安交通大学王盛报告了“CANS中的靶站技术开发”,北京大学陆元荣报告了“中子照相及应用”,中物院王胜报告了“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基于加速器的中子照相进展”,原子能院贺林峰报告了“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子成像研究进展”。
中科院核能安全所FDS团队季翔报告了“氘氚中子源及其实验研究情况”,中科院上海应物所胡继峰报告了“基于TMSR白光中子源的核数据测量研究”,北京大学李海鹏报告了“BISOL
40MeV D+驱动直线加速器设计”,原子能院鲍杰报告了“原子能院的移动式中子源及其应用”。
此外,围绕基于电子加速器的光中子源应用研究、基于掠入射聚焦光学的SANS谱仪设计、基于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多模物质识别技术、基于7 MeV光中子源的藏匿毒品检测系统、中子能谱调制方法、四种合金强化方法对BCC铁基合金中中子辐照缺陷影响的速率理论研究等主题,与会代表进行了报告和研讨。
会议第二天上午,针对原子能院拟于雄安基地建设基于小型强流质子加速器的中子源设计方案进行了报告和研讨。原子能院李玮报告了项目背景、装置应用需求与整体布局;清华大学邢庆子报告了基于脉冲强流质子直线加速器概念设计、加速器能量和束流强度设计、实验大厅、中子靶站及束线分布等。与会专家针对加速器工作模式与占空比、功率源,靶上功率密度及旋转靶方案,靶工作状态监测、维护与放射性废物处理,引出中子束流参数及应用束线设计,基于已有优势基础合作优化设计等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代表达成共识,针对筹备、建设或者运行中的具体项目,进行深入研讨,有利于推动交流合作与技术发展。
会议最后阶段,王学武组织与会代表交流了参加会议的体会与期待。西安交通大学王盛教授介绍了日本JCANS的经验,指出我国小型加速器中子源研究团队之间协作的重要性;期望大家合作共赢,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建设产生促进作用,并且不断壮大C-CANS团队。与会代表,包括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同学们感谢了会议组织工作,认为会议主题聚焦,会议报告既有广泛性,又有深入性;会议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思维碰撞平台,而且体现了不同科研单位的团结协作精神,让从事小型加速器中子源相关研究的参会代表很有收获,对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希望为推动我国小型加速器中子源及其应用发展共同努力。
刘蕴韬做会议总结,他对积极参会的各位代表表示了衷心感谢,期待小型加速器中子源建设及其应用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并且介绍了原子能院雄安基地小型加速器中子源装置的建设背景和阶段目标,对清华大学团队对该项目前期概念设计的支持表示了感谢,并指出如何做好中子源物理应用和小型加速器中子源设计建设团队之间的沟通协作,将是下一阶段的重点。
小型加速器中子源的建设与应用发展,既是对国家中子源发展中子用户、研究开发相关技术的广泛支撑,同时也离不开三大国家中子源的支持。东莞中子科学中心副主任梁天骄预期D-BNCT将于2020年出束测试,他建议2021年小型加速器中子源研讨会到温暖如春的东莞召开,并将BNCT作为主要研讨的应用方向之一。
特别感谢:杨祎罡以玉猪龙为基础,为C-CANS 2020会议设计了logo。


C-CANS 2020会议合影

C-CANS 2020会议进行时

清华大学王学武报告 中科院高能所梁天娇报告
国际国内小型加速器中子源发展情况与展望 CSNS及D-BNCT进展

清华大学关遐令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王盛报告
小型加速器中子源中的加速器技术 小型加速器中子源的靶站技术开发

北京大学陆元荣报告 中物院王胜报告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中子成像及其应用 基于加速器中子成像研究进展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贺林峰报告 中科院核能安全所季翔报告
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子成像研究进展 氘氚中子源及其实验研究情况

中科院上海应物所胡继峰报告 北京大学李海鹏报告
基于TMSR白光中子源的核数据测量 BISOL多目标强流中子源设计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鲍杰报告 清华大学杨祎罡报告
原子能院的移动式中子源及其应用 基于电子加速器的光中子源应用研究

清华大学吴华锐报告 清华大学于洋懿报告
紧凑型高增益掠入射聚焦小角散射谱仪设计 基于电子加速器的多模物质识别技术

清华大学崔桐源报告 武汉大学陈成报告
基于7MeV光中子源的藏匿毒品检测系统 四种合金强化方法对BCC铁基合金中中子辐照缺陷影响的速率理论研究

清华大学张瑞芹报告 会议现场热烈讨论中
基于透射/反射矩阵的中子能谱调制方法研究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李玮报告 清华大学邢庆子报告
原子能院中子计量及雄安加速器项目介绍 强流加速器中子源概念设计介绍

王学武主持讨论交流环节 刘蕴韬做会议总结
()
(文 焦听雨,图 李晓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