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物论坛与沙龙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合作 > 学术活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鄢文标教授应邀访问我系并做客第522期“工物学术论坛”
发布时间:2025-03-21

3月1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鄢文标教授应邀访问我系并做客第522期“工物学术论坛”。鄢文标老师面向全系师生作了题为“低能正负电子下的碎裂函数实验研究”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论坛由张黎明副教授主持,大约20名师生参加。

鄢文标教授作报告

强子化是高能碰撞中夸克和胶子形成强子的过程,其中非微扰的过程占主导,无法对该过程进行微扰计算,因而强子化也是量子色动力学中尚未解决的一个问题。强子化由碎裂函数定量描述,且碎裂函数的确定依赖实验测量的输入。得益于现有的实验数据,我们对小动量分数(z)区域的碎裂函数有较好的描述,但大z区域的误差则非常大。这要求我们对低能(质心系能量s<10 GeV)正负电子(e+e−)对撞的实验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次论坛探讨了北京谱仪(BESIII)上利用低能e+e−对撞数据进行的测量结果。

鄢文标老师首先介绍了碎裂函数在量子色动力学中的重要意义,然后介绍了实验上测量碎裂函数的方法以及现有的测量结果。接着鄢老师详细描述了BESIII实验上s 在 2−3.67 GeV 范围的e+e−对撞中π0, KS0,η, π±,K±等介子单举产生的测量方法,将这些测量的结果与理论预言进行了比较。这些结果与理论模型对碎裂函数的预言相比,在大z区域有显著的差别,它们也为理论家进一步提升模型的精度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输入。在后续的研究中将会对低能e+e−对撞中更多粒子的产生进行测量;同时也会进一步与理论家合作,改善模拟样本对数据的描述,从而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最终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高能碰撞中的强子化过程。


注:

鄢文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参加北京谱仪BESIII合作组、日本Belle和Belle II合作组以及美国JLab的Hall A实验。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先后在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DESY)研究所和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从事粒子物理实验研究。主持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和多项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






  • 地址: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刘卿楼)
  • 邮编:100084
  • 电话:010-62785727
  • 邮箱:gwbgs@mail.tsinghua.edu.cn
Copyright © 2020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