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新闻 > 正文
工物系多个项目助力冬奥会
发布时间:2022-02-22

 

2022年北京冬奥会已经结束, 此次冬奥会中诸多“科技冬奥”重点专项科技成果投入赛事运维中,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我系多个项目参与其中:


(一)

多模态语言技术助力冬奥赛事传播

尽展中国文化


“冬奥全球传播服务平台

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

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钟茂华研究员


   

冬奥全球传播平台用多语种讲好冬奥故事


                           

《2022北京冬奥发展报告》出版


冬奥会是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宝贵契机,清华大学工物系钟茂华团队承担的项目是一个囊括了科技、传播、语言、文化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综合项目,它以冬奥赛事多模态资源汇聚、跨模态内容生成与检索关键技术、大数据聚合分析等技术为抓手,打造了冬奥赛事全球传播数据融合与资源库,将冬奥传播议题一网打尽,为冬奥会的全球传播提供重要支撑,为全球观众和媒体提供综合了解冬奥赛事以及中国文化的平台。特别的是,该平台还提供多语种翻译功能,帮助各国记者及时把握最新冬奥赛事热点、让全球观众用自己的母语随时了解冬奥最新进展,让冬奥讯息、冬奥故事“唾手可得”!



(二)

智慧“大脑”

让冬奥指挥调度形成“一盘棋”


“冬奥会全局全过程态势感知

和运行指挥保障技术”项目

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陈涛研究员

 

项目研发的系统在北京冬奥会运行


北京冬奥会三个赛区的分布面临着空间跨度大、保障线路长、天气情况多变等现实问题,再加上疫情防控需要,导致信息共享和指挥协同难度更高。对此,该项目设计了一个能够帮助冬奥运行指挥部门完成科学判断与决策的“冬奥大脑”。团队研发出的冬奥会态势感知与运行指挥保障系统,能汇聚八方信息,并展开智能分析,实现更早发现问题、查找风险,并以情景推演的模式给出对策参考,成为运行名副其实的指挥核心枢纽。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系统指挥下,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实现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形成“一盘棋”。这也是冬奥会历史上首次实现跨领域时空数据的汇聚融合和智能分析系统



(三)

智能风险评估技术

为冬奥会安全保驾护航


“冬奥会公共安全综合风险评估技术”项目

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吴鹏


北京冬奥会公共安全综合评估数据采集、处理和评估技术系统支撑延庆应急局冬奥会风险评估与运行保障工作


冬奥会的公共安全风险涉及自然灾害、城市运行、防恐反恐、冬季流行病等多重因素,涵盖10多个行业领域,多重因素叠加让冬奥会的赛时安全保障面临诸多挑战。对此,该项目设计了多灾种、多尺度风险评估体系,综合考虑了如烟花爆竹、交通枢纽等关键重点地区,供电、通信、燃气等重点行业,大气、土壤、气象等重点领域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等诸多维度,形成新技术、新模型、新方法,就这些领域的风险给出预判、并提供推演方案,最终为有关风险管理与应对予以重要参考。    



(四)

疫情监测预警精准化

防控冬奥疫情


“疫情影响北京冬奥会的风险研判

及防控技术”项目

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米文忠


项目组织专家赴崇礼赛场考察


疫情让北京冬奥会面临更多挑战,也让我们从奥林匹克的精神中汲取更多团结与奋斗的精神和能量。为保证本届冬奥会如期顺利举办,就需要提前构建一套能够实现疫情传播监测、预警、溯源、综合决策的系统。该项目运用“情景—应对”和态势感知技术,在多重数据、机器学习等支持下,结合生物信息学等学科,设计了一套能用于冬奥闭环管理的疫情监测与预警系统,该系统还能在紧急突发情境下快速完成计算推演,提供参考对策。假设赛时突发疫情,该系统可精准筛查出高风险人群、易感区域、易感行为以及疫情防控薄弱点等,提升指挥部门应对疫情风险的效率和能力,用科技为冬奥筑起一道防疫技术屏障



(五)

全息成像技术助力冬奥口岸入境

核风险因子检测


“冬奥会口岸入境旅客风险因子智能监测技术及装备”  课题

课题负责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马天予副教授

                           

“科技冬奥”专项课题研发核辐射全息成像技术装备


当前依然严峻的全球疫情形势,给冬奥期间进境旅客及物品快速、非接触、精确监管带来巨大挑战。聚焦冬奥会“安全保障”技术需求,课题研发成果有效实现了出入境旅客及物品携有超标放射性物质的360度无死角监控及三维空间绝对位置精确定位,快速对核辐射超标报警,精准识别放射性物质种类,以动态成像方式实现放射性物质的可视化追踪监控。系统定位精度可达5厘米以内,同时辐射报警响应时间缩短至1秒以内,为各场景下核辐射有害因子监测、预警及处置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课题组成员与产业化平台工程师队伍通力合作,与海关队伍并肩昼夜奋战,经过紧张周密的调试,在首都机场T3D入境区域、首都机场快件中心和天竺海关查验中心进境行包检查处部署多台套设备,累积运行7000小时以上,完成数万人/件次旅客和行包入境查验。为海关入境“核安保”风险智能监管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 地址: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刘卿楼)
  • 邮编:100084
  • 电话:010-62785727
  • 邮箱:gwbgs@mail.tsinghua.edu.cn
Copyright © 2020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