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Freek Beekman教授、加拿大舍布鲁克大学的Roger Lecomte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Rutao Yao教授,以及北京科技大学魏清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江建勇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吴婧教授等六位专家学者应邀访问我系,并共同做客第541期“工物学术论坛”。本次论坛由马天予副教授主持,围绕“先进PET/SPECT技术”主题展开,吸引了来自我校工物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清华海峡研究院等高校、科研单位和医院的师生学者及行业企业人士参加。

论坛以“先进PET/SPECT技术”为主题,六位专家分别从SPECT/PET系统创新、多模态成像、期刊审稿流程、治疗成像系统开发、重建算法与定量成像等多个角度,分享了国际前沿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实践。
Freek Beekman教授在报告中探讨了高性能准直 preclinical 与临床核医学成像的最新发展,包括自适应准直、高能准直技术,以及将SPECT系统快速转换为PET系统的创新方法。他还分享了其在乳腺成像与科技创业方面的经验;Roger Lecomte教授回顾了PET技术从实验阶段到多模态成像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其实验室在LabPET系统开发与商业化方面的成果,并对未来成像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Rutao Yao教授以期刊管理编辑的视角,系统解析了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的审稿流程,并就作者在投稿、审稿人与副编辑遴选等方面提出了实用建议;马天予副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在原始创新的自准直SPECT成像技术上的研究。该技术旨在突破传统机械准直对分辨率与效率的限制,汇报涵盖了物理机制探索、系统优化方法,以及面向术中导航、临床诊断与小动物研究的三种自准直成像设备研发进展;魏清阳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在Lu-177治疗成像中开发的级联伽马符合成像系统,涵盖探测器设计、系统集成与性能评估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与研究工作开展情况;江建勇副教授展示了其实验室在PET成像重建与系统研制方面的最新成果,包括GPU加速的定量重建框架QuanTOF、高分辨率小动物PET系统ACTIVE 7 MAX,以及低剂量图像恢复深度学习模型Cycle-DCN;吴婧教授围绕定量PET/SPECT成像在核医学与治疗诊断中的应用,介绍了其在心脏与肿瘤成像、动态成像及内照射剂量计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论坛现场互动频繁,与会师生就成像系统性能优化、定量方法验证、多模态融合技术、学术论文发表策略等问题与各位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论坛不仅展现了国际核医学成像领域的最新动态,为我系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体现了我系核医学影像先进技术研究在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内外核医学界的影响力。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师生还参观了辐射成像实验室、FLASH放疗实验室、超高时空分辨电镜、微型脉冲强子源装置。


论坛后第二天,三位海外专家在马天予副教授的陪同下,参观了阜外医院、协和医院、天坛医院和友谊医院的核医学科。国内核医学科室开展的特色诊疗项目、设备水平和规模、临床诊疗和科研水平也给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